戶外雷擊事故頻發 夏季戶外如何防雷
夏季的高溫令人煩躁不已,偶爾的大雨雖然短暫地驅散了酷熱,但也充滿了危機!就在一個月內,已經連續發生了幾起戶外雷擊事故。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6.27
廣東廣州,一名美團外賣小哥在河堤邊垂釣時遭遇了間接雷擊暈倒在地,頭發和隨身物品燒焦,所幸的是在路人上前進行幫助期間恢復了意識,暫時沒有大礙。
7.4
小張駕車在G92杭甬高速上正常行駛過程中也遭遇了雷擊,所幸的是他身處車內逃過一劫。根據視頻記錄顯示,當車輛行駛至G92杭甬高速杭州方向288k+900m處時,車輛突然被雷電擊中后直接拋錨在路中央,右邊后視鏡都被擊碎了。
7.9
浙江寧海,一48歲女子騎著電瓶車在馬婆園村附近的馬路上前行時不幸被雷電擊中手部,當場身亡,事發道路還被這道飛來閃電打出一個車輪大小的洞,令人看后心悸不已。
接二連三的戶外雷擊事故提醒我們,面對戶外的天氣變化應保持警惕。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教你計算雷擊發生點離你有多近
距離雷電發生點越近就越有可能被雷擊,了解雷電發生點距離自己多遠是有幫助的。記錄下你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之間的時間差(光速是30萬公里/秒,聲音的速度是0.34公里/秒),將這個時間差乘上0.34就是上一次雷擊發生點距離你的大概距離,比如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之間間隔了約4秒,4*0.34=1.36公里,說明上一次雷擊距離你僅有1.36公里。
閃電在接觸到第一個物體后,并不總是會立馬傳到地面,還有可能擊中附近導電性更好的物體(比如人體),這也是為什么雷雨天氣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的原因,有可能傷害到避雨的人。
預防雷擊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及時躲避,如果你在戶外活動中發現天氣開始變壞,就應該立即取消行程,及時返程。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如果在汽車行使途中碰上了雷雨天氣
如果在汽車行使途中碰上了雷雨天氣首先,最好待在車內,不要下車,確認地上沒有積水后靠邊停車,待雷暴完全過去后盡快駛離。電流具有趨膚效應。車子是一個由金屬形成的封閉體,雷電的泄流會通過車子的外部移動,這期間,車子會將雷電部分消除掉,剩下的則會通過輪胎排入大地。
只要車內的人不要觸碰車輛的金屬外殼,就不會發生大事。而車輪則比較危險,外部的電流要流入大地,就會經過車輪,使輪胎氣體膨脹,從而導致爆炸。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如果你距離雷擊點較近
1.盡快的撤離制高點和暴露區域,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2.盡可能的遠離大型的金屬、高壓線、大樹、大型水域等可能導電的物體;
3.如果身上出現了頭發和背包帶豎立、金屬發出嗡嗡聲的現象,并且實在沒有可以躲避的“安全區”,那可以采取以盡量低的姿勢蹲著,并雙手捂著耳朵(為了防止耳膜破裂)的方式避雷。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不幸遭雷擊后應如何急救?
1、脫離險境
迅速將病人轉移到能避開雷電的安全地方。如果傷者遭受雷擊后引起衣服著火,此時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并往傷者身上潑水,或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來撲滅火焰。
2、人工呼吸
如果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正常,應抬至空氣清新的地方,解開衣服,用毛巾蘸冷水摩擦全身,使之發熱,并迅速請醫生前來診治;
若患者無知覺,抽筋,呼吸困難,逐漸衰弱,但心臟還跳動,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已無知覺,抽筋,心臟停止跳動,僅有呼吸,可采用人工胸外心臟擠壓法;如果患者呼吸、脈搏、心跳都停止,應口對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臟擠壓兩種方法同時進行。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越早,對傷者的身體恢復越好。
3、急救同時迅速通知醫院進行搶救處理。
在美國,每年大概有幾百人被雷擊,60~90人死亡,雷擊地點以戶外為主。聯盾防雷提醒大家:在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必須要時刻警惕天氣的變化,做到隨機應變,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